|
常喝薏米粥,百病不用愁常喝薏米粥,百病不用愁 文章來源:《中醫智庫》 責任編輯:醫學小編 薏苡仁,又稱苡仁、薏米、苡米、五谷米、回米等,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。金秋成熟,果實呈卵圓形,形同珠璣,剝去茶色的果殼便露出白色的玲瓏果粒。它不僅是中藥利水滲濕常用之品,更是家庭餐桌上的嘉賓,屬藥食兩用佳品。薏苡仁味甘淡,性涼,“久服輕身益氣”。由于其藥性緩和,味甘淡而無毒,故成為大眾喜愛的保健佳品。自古以來,用薏苡仁當作食糧煮粥是一種寓治于食的常用方法。清代曹庭棟在《老老恒言》第5卷《粥譜說》中,列有上、中、下三品之粥有百種之多,其中薏苡粥位列上品36種之中,可謂“調養治疾,二者兼可”。廣東人在盛夏時,喜用薏苡仁與鮮冬瓜煮湯,佐餐食,發揮其清熱利濕作用。再如用薏苡仁同綠豆、百合、蓮子等煮粥食用,可起到清火、安神、補虛、益胃等效果。 1. 薏苡仁粥 ①原料:薏苡米100g,粳米50g。 ②制法:置薏苡米于高壓鍋內對水1000ml,上爐煮20分鐘。離火減壓,再將粳米摻入,同時加開水500毫升,繼續煮10~15分鐘。這樣煮出的粥使之保持了應有的形狀與風味,達到爛而不泥、顆粒濃稠的目的。如為常法煮粥,則取薏苡仁水泡發脹,和粳米用武火煮開后再慢火熬煮至粥稠。臨服調入白糖適量。每日早晚服用。 ③功效:健脾滲濕,利水消腫。 ④適用于脾虛腹瀉,老年性浮腫,小便不利,風濕痹痛,筋脈拘攣等。 本粥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,如唐代《廣濟方》載:“薏苡仁飯:治冷氣。用薏苡仁舂熟,炊為飯食或煮粥亦好,氣味欲如麥飯乃佳!碧啤妒翅t心鑒》云:“薏苡仁粥治久風濕痹,補正氣,利腸胃,消水腫,除胸中邪氣,治筋脈拘攣。薏苡仁為末,同粳米煮粥,日日食之,良!泵鳌妒宠b本草》:“薏苡仁粥治久風濕痹,補正氣,利腸胃,消水腫,除腸中邪氣,治筋脈拘攣”。明·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指出:“治消渴飲水,薏苡仁煮粥食之。”“薏苡仁粥,除濕熱,利腸胃! 薏苡粥能醫能食,健脾益胃,實是老少皆宜,四季皆宜的醫食保健品。正如開篇《薏苡》詩中所表達的,難怪陸游在吃了薏米飯后念念不忘,思之不得,籬落間以求之。薏苡仁粥常久食之,還可用作防癌抗癌的一則方便食療方。 2. 豬腎薏苡粥 ①原料:豬腎1對,山藥100g,薏苡仁50g,粳米200g。 ②制作:豬腎去筋膜、臊腺,洗凈,切碎,與去皮切碎的山藥、粳米、薏苡仁、水一起,用小火煮成粥,加調料調味即可。分頓吃。 ③功效:補腎益膚?伸畛S褐斑。 ④適用于色斑、黑斑皮膚的食療。 3. 牛肚薏米粥 ①原料:牛肚200g,薏米50g。調味品適量。 ②制法:牛肚洗凈,切細絲。將牛肚與薏米同入鍋中,武火燒沸后改用文火慢慢熬煮,至粥成肚絲爛時,加入味精、食鹽、香油、蔥、姜末調味后即成。 ③功用:健脾、利水。 ④適用于脾虛有濕,脘腹脹滿,食少納呆,水腫尿少,或筋骨重著患者的食療調治。 4. 珠玉二寶粥 ①原料:薏苡仁60g,山藥60g,柿霜餅24g。 ②制法:將薏苡仁、山藥搗為細末,加水煮至爛熟,將柿霜餅切碎,調入融化,即成。如果是取用新鮮的原料,則可將山藥去皮后切小塊(小的方丁),將事先泡好的薏米仁放入鍋中,用旺火煮至七成熟時,再下入山藥丁,邊煮邊攪拌,同時調入柿霜餅碎末,至熟?呻S意服食。 ③功效:具有滋陰、潤燥、養肺的功效。 ④對于脾肺陰虛,飲食懶進,虛熱勞嗽者的滋補效果頗佳。 秋季養生要防止燥邪傷人,養陰、滋陰、潤燥、養肺是食療的原則。秋令食用潤肺的珠玉二寶粥正相適合。這則粥方出自近代名醫張錫純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。名字中的“珠玉”二字指的是它的組成,珠就是薏米仁,色白而且圓,煮出來以后有明亮感,像珍珠一樣;玉是指山藥,山藥去皮切片以后,像白玉一樣。柿霜性涼可潤肺,兼能健脾。 5. 薏米赤豆粥 ①原料:薏苡仁30g,赤小豆20g,粳米30g。 ②制法:薏米、赤小豆泡發脹,先煮赤小豆至破裂,再加入薏苡仁、同粳米共煮,至豆酥爛、粥稠時,調入適量白糖。每日早晚服用。 ③功用:具有緩和的清熱養肝、健脾利濕解毒作用。 ④適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初期的食療。 6. 郁李仁薏苡粥 ①原料:郁李仁10g,薏苡仁30g,粳米50g。 ②制法:郁李仁去皮,搗碎;裝入紗布袋內,加水煎煮藥液備用,紗袋棄去。薏苡仁、粳米加入藥液及適量水,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煮粥。粥成加入適量白糖即成。每日溫熱服食一二次。 ③功用:健脾,利濕,潤腸。 ④適用于水腫,心腹脹滿,氣息喘促,小便不利,大便秘結。 上一篇一個小妙招,輕松擺脫口臭煩惱下一篇午后捏按小臂助消化 |